“六個思維”編制高職院校“十五五”規劃
//tspedu.net2025年09月30日 14:33教育裝備網
高職院校編制“十五五”規劃,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一輪科技革命交織的深刻變革下,贏得未來發展機遇、爭取主動的戰略抉擇,需以新發展理念為根本遵循,以《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(2024—2035年)》為統領,以新一輪“雙高”建設為引擎,為“辦學能力高水平,產教融合高質量”目標的實現開新篇、布新局、奠新基。
一是強化規劃思維,構建生態發展新格局。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,突出現代職教體系建設重點,通過聚力多元協同,推進數字化賦能,全面提升服務產業與學生發展的能力。堅持系統化設計原則,圍繞“雙高”專業群建設的目標要求與改革任務,構建目標能貫通、行動顯協同、資源強匹配、動力可持續,彰顯自我進化能力的學校發展“系統生態”規劃體系。堅持前瞻性研判策略,緊跟國家重大戰略,建立產教供需精準對接機制,超前謀劃布局關乎學校長遠發展和未來競爭力的“第二曲線”。堅持閉環式管理模式,健全“規劃—執行—監測—評估—反饋—優化”全流程管理機制,確保規劃在動態調整中迭代優化。
二是錨定導向思維,確立多維治理新體系。以目標導向牽引發展方向,通過構建“目標—指標—任務—責任”體系,使學校發展目標由“模糊感知”轉向“精準落實”。以問題導向破解瓶頸障礙,梳理并剖析影響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及成因,制定“靶向診療”方案。以標準導向保障建設質量,構建以國家、行業、龍頭企業標準為基準的實施細則體系,在“尋標—對標—達標—創標—推標”的持續循環中全面提升辦學實力。以成果導向彰顯辦學價值,在追求標志性顯性成果的同時,應重視具有長期價值的隱性成果及學校特色成果。
三是樹立平臺思維,打造開放協同新生態。增強平臺建設意識,以“產業人才與技術服務生態平臺”的視角重塑辦學功能定位,推動校企共創資源升級,全面激發服務國家戰略與區域產業發展的內在動能。打造平臺協同系統,在推動市域產教聯合體、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等平臺載體的建設中,構建全域耦合、立體聯動的“平臺集群”,最終形成“資源互通、能力互補、發展互促”的網絡化共生體。優化平臺生態環境,確保各要素資源在平臺載體中精準匹配、高效運行。
四是把握績效思維,建立投入產出新范式。在頂層設計上,立足于學校整體發展,確立綜合性的績效治理體系,對重點建設項目績效的目標設定、過程管理、結果達成進行系統化設計,最終形成以戰略目標為導向,融合過程監督、發展賦能、增值評價、多維感知于一體的現代化績效治理模式。在組織實施上,簽訂明確投入資源、預期產出以及責任主體的《績效目標責任書》,制定“學校—院系(部門)—重點項目—個人崗位”四級績效管理制度,實時采集分析目標任務進展狀況,并通過第三方評估等,綜合評價標志性成果的完成質量和輻射帶動作用。
五是引入指數思維,開啟內涵建設新基建。注重前瞻布局,緊跟區域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和重大產業建設動向,精準對接開設微專業、微課程,動態重組專業群結構,為未來專業群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構建堅實的支撐體系。筑牢發展根基,聚力內涵品質的全面提升,激活專業群這一核心引擎,深化課程教學改革、打造教師創新團隊、完善現代學校治理體系。推動發展方式轉型,構建線性發展與指數發展相融共生新格局,既要關注規模、實力等顯性“硬指標”,也要培育指數發展“新動能”,敏銳洞察決定未來競爭力水平的隱性“慢變量”,建立涵蓋學生成長、教師發展、課程品質等以指數為核心的“指數治理”運行機制。
六是堅持創新思維,驅動改革發展新引擎。在專業群重點任務上,不僅完成運行管理與專業調整等“規定動作”,更需探索激活內生動力與共生動能的“自選動作”,使專業群在深化產教融合的過程中充分釋放動能并發揮好樞紐作用。在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中,著力打造“政產學研”協同創新、技術推廣與技能提升的園區生態體系,并依托園區資源試點多元主體共創、共治、共享的現代產業學院。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時,尊重學生學習方式與成長規律,構建專業群教學模式生態系統,在創新人機共生協同教學模式、重塑新型師生關系、完善學生支持服務體系上闖出一條新路。
(作者系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原院長、教授)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